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之家>>教师发展>>姚应平的主页>>>>阅览文章

姚应平支教手记(14)

发表日期:2009/2/19 23:14:46作者:2009/2/19 23:14:46有2009/2/19 23:14:46位读者读过

2月19日,星期四。晚自习巡视时,从学生那儿偶得《朱自清文集》,信手翻阅,突然看到了《温州之行——绿》,惊喜万分,高中以后20年未能再读此文,今天读来,少了过去在语文课堂上一味对写作技巧的关注,多了与作者心境的共鸣,也体会到了朱慧局长在前天参加百家湖小学教研活动时说的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精髓在“味道”。

现在想来,有两位语文老师对我今天的文学素养的影响很大,一位是高中的汪老师,一位是初中的陈老师。

汪老师,人瘦个高,性格外向,几乎每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记忆中高中三年只布置过几篇作文,上课好提问,学生高度紧张,只能提前预习,查阅资料,以备问,阅读能力在无形中提高。

陈老师,古文水平高,治学严谨,心细。初三关键时期,不为中考所动,每周大作文一篇,小作文一篇,且每周精选学生范文一篇,用钢板蜡纸工整刻印,让全年级学生赏阅,而且要求背诵大量文章,书内书外皆有,至今仍能背起课外的一篇文章,台湾女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自己年少,经不起老师的诱惑,大写特写,10篇中有7、8篇被选用。陈老师教会了我,文章在于“写”与“记”,最终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今天我也做了老师,我能像两位老师一样,被身在异乡的学生时时想起?可能由于处在变革的年代,我们对人文的关注少了,我们在乎节奏、在乎技巧。我们会为自己一节公开课的互动气氛热烈、情境设计巧妙而沾沾自喜,会为教学“业绩好”(分数高)而扬眉吐气,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留给孩子些什么?

我们常说教师对学生成长很重要,我要说,被孩子主动需要更重要。今天,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被孩子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我能保持这样的幸福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我会一直去追求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若干年后,但愿我也能带给更多的学生一些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