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江宁区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的报道
发表日期:2014/9/22 8:44:42作者:2014/9/22 8:44:42有2014/9/22 8:44:42位读者读过
精彩纷呈 异构生辉
——江宁区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在淳化中学顺利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学员的业务水平,立足新课标,大力推进课堂建设,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区进修校、教研室精心组织和淳化中学的积极支持下,2014年9月18日下午,江宁区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在淳化中学顺利举行。进修校解国祥老师及区历史学科带头人上元中学朱桂红老师、竹山中学樊风玲老师等35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中,淳化中学的刘蓉、土桥中学的周开祥、桃红中学的余根平、附中分校的李晓娟四位教师,针对初一历史上册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采用同课异构、两两对开的形式,在七年级开设了四节精彩的研究课。
随后,与会人员齐聚淳中会议室进行交流研讨,在开课教师说课的基础上,由研修班学员进行体验式交流、互评,朱桂红、樊凤玲两位老师分别对四堂研究课做了深入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开课教师都准备充分,各具特色。其中,刘蓉老师立足“兴”“亡”,层层分解,善于引导,注重论从史出;周开祥老师教学细致,指导认真,富有教学智慧;余根平老师以时间轴的形式展开夏、商、周王朝更替教学,详尽直观;李晓娟老师设计活动,“闯关游戏”分段激趣,大大活动了课堂气氛。这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异构生辉!
同时,参与评课的各位教师也对这四节课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立足新课标,有效整合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时序性与语言的精准性,注重课堂落实书写等细节,这些都是值得与会学员深入思考并践行的问题。总之,这次活动使参训学员感到收获良多。
附:上课学员的教学反思
基于课标 践行历史教育
——淳化中学培训活动教后反思
桃红中学 余根平
2014年9月18日,淳化中学。细雨霏霏,公开课在忐忑满怀的情绪中,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走出教室的那刻,重重地舒了口气。
本次公开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长期在毕业年级任教,对此课题有接触,但更多的是复习课,而新授课教学的确是有点手生。
下面,谈谈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今天恰好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以此切入,既有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味,又可以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复习上节课关于华夏族、炎帝和黄帝等知识点,进而一步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部分。围绕知识点,要求学生以完成填空题的形式,预习教材,熟悉本课内容。
新授环节的设计,紧扣新课标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分三大块进行。
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是希望通过对比夏朝和部落联盟时期两个不同历史阶段,让学生明白国家的产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夏朝具备,而之前没有,进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当然,因为我很多年没有接触过初一的学生,可能忽略了他们的思维习惯,这两个问题乍觉有点突兀,但我觉得通过此环节,学生容易理解,教学目的达到了。
夏、商、西周的兴替。此环节我设计了历史时间轴,以此作为整堂课的主线,带领学生共同归整三个年代重要的时间、人物、事件等。许多知识点一带而过,国为在自主学习部分有提到,这个环节不深入。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时序感,让学生能很清晰地整体感知这节课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这一块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当然在问题提出之前,让学生知道分封制的内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等,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这节课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自主学习部分由于内容设计得过多,学生在这块花的时间太长。也正是如此,导致课堂练习没有进行。最后在学生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环节上考虑得不够周全,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老师给的提示不及时。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为了完成这次公开课,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