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会>>>>阅览文章

个 人 事 迹

发表日期:2014/7/8 0:00:00作者:2014/7/8 0:00:00有2014/7/8 0:00:00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桃红中学       刘荣学    2014年7月

我于1992年8月参加初中教育工作,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和教研组长之职。由于工作业绩显著,2008年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并改教数学。虽然在此之前没有班主任的经历和经验,但是我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第一年的工作我总是多方请教班级管理好的老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情,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花费别人多倍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带的班级当年的月考核获得8个一等奖,成为学校的“放心班”。四年来,我所带的班级一直是班风正、学风浓的集体,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初次当班主任我深知,教育好一个学生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更要依靠教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要紧密相结合,那样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一、学校教育,落实措施

首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有关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文章;其次,情感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自己的喜好偏袒学生;最后,生活中真心关心每一个学生,察颜观色,问寒问暖,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有家的温暖……。

例如,学生王虎可称得上是个校痞子、滚刀肉,撒多大谎不用想,违多大纪是家常便饭,一天不犯错误罕见,天天犯错误平常。不少教师,甚至包括个别校长都评价说:“就他能出息?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一句话,看扁了他。可就是这位学生,转到我班后,主动提出要当班干部。这可把我难坏了。回绝,那就扼杀了他的积极性。起用,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起用他。我想:如果我的决定真能给班级带来阴影,也值,因为补偿我的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旧貌换新颜。否则,他希望的火花可能一下熄灭,很难预料何时还能燃起。我的预想没有错,他当班干部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班级的大事小事,能解决的他不用班主任费心,解决不了的能及时反馈,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要演出,他在下午放学后搭车去借道具,早晨赶回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排练;运动会上,他努力拼搏为班级争得荣誉;学习上也开始勤奋起来。记得他在一次作文中写道:“老师,您的一次信任和鼓励使我差点儿流下眼泪……我懂了,我不只是为我自己而学习,我是为了您和所有关心我的人而学习。老师,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字里行间,他感谢我曾高看他一眼,为了我的信任,他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他能拥有成功和未来。一学期过后,他在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获得了连任。

二、家校合作,创新模式

我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一个体系即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教育网络的必要内容,并最终通过“中学教育平台”、“社区互动”、“家校联合”三个重要途径来实施。    

(一)家校通,家通校

1、精心设计“家校联络卡”。每学年,我们对每位学员制定了详细的家校联络卡,有学员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有家长学校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联系电话,分别发放给每位学员,方便学员于学校及学员于学员及时联系,及时沟通。

2、设立“窗口”。我校专门设置了一个意见箱,家长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建议、牢骚、感激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而不必担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学校由专人负责,及时给予答复。

 (二)社区互动,优化氛围   

 1、请进来,以学校教育为轴心,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1)每年都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我们把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请来献身说法,交流他们成功的教子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建立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主要向家长汇报学校近期工作,讨论学校、社区、家庭中的教育热点、难点,提出教育管理的新思路。通过畅所欲言,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管理、评价方式、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引导家长了解、理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不定期举办家教沙龙。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子女教育,我们聘请有经验的家长和关协领导作嘉宾,实施学生与老师、家长与学生、学生的互动。    

2、走出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我们本着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使学校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开放的社区的原则,组织了系列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教育活动。    

1)走近历史———利用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我充分利用陶吴乡现有的德育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作为华夏子孙,在对祖国近日繁荣富强感到欣喜与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2)走近工厂——组织学生参观陶吴达丰羽绒厂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生活。      

 3、亲情家长会。邀请家长召开家长会,变传统的模式为对话模式。采取学生与家长对话,家长与老师对话,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对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在互相教育、自我反省。每一次我都要在大会上发言,和家长共同探讨现阶段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胡穆,他的智商非常高,但是他的行为有偏差,不喜欢学习,在南京读完小学后又回到陶吴上初中。他的家长是当地的大老板,非常有钱,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并且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树大自然直”。我针对这种情况,家访之前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找了许多资料,收集了许多“树大不直”的事例。家访时,这位家长的态度十分傲慢,手持大哥大,仰坐老板椅。我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从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谈起,一个个事例,一个个教训,慢慢地这位家长放下了自己的架子,最后信服地说:老师,谢谢您给我上了一堂课,过去我一直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现在看来错了,今后我一定配合你搞好家庭教育。从此以后,这位家长变了,常常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孩子在校品德表现和学习情况,这位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习、品德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胡穆的爸爸也和我成为好朋友!

又如,2007年我初一(2)班一名学生叫汪嘉宇,小学升初中时成绩一般,班级排名18位,他的父亲非常着急,开学报名时就当着孩子面说:“老师,对我家儿子管严点,有错就打,没有关系,我们家长不会怪你的……”。我把家长的话记在心中,头两个星期一直对他板着脸。渐渐的我发现其实他是一个很机灵、懂事的小男孩(身高153厘米)。于是,我经常和他谈心,得知他的父母认为只有“严师出高徒”。我精心和他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一定会进步……。同时我在第一个月就到他家的那个山窝家访,孩子和家长非常感激,说:“刘老师,六年了,没有一个老师到我们这个穷山窝来家访,你是第一个,真让我们感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我近一步向家长宣传管理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举例说明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尊重与被尊重、理解与被理解重要性。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汪嘉宇的成绩直线上升,第一学期末位于班级第八名。2008年春节我在家中接到汪嘉宇的问候,同时得知他在医院住院,原来,他得了急性肾炎,言语中他很担心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能否按时报名。我开导他不必担心,尽快养好病,争取早日回到温暖的集体中。开学后,他回家静养,我每个星期都带几个学生上门为他补课,20天后,他终于回到班级,我为他举行一个欢迎仪式,为了促进他,同时勉励其他在校学习的学生,共同努力。由于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的饮食,中午一顿饭成了问题,我把自己家的微波炉搬到办公室,他每天带饭来,我每天烧点汤,就这样解决了他的温饱。家长和学生都万分感激!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学生自己的努力;终于,第二学期末的全区统考中,汪嘉宇的成绩又提升了,位于班级第五。家长笑了,暑假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连声说:“刘老师,还是你有办法,汪嘉宇不仅成绩上去了,现在也更懂事了。每天他都在想你,说你对他多么多么的好……。感谢你!”

家长的一番话让我感到有所欣慰,同时也让我感到责任重大,难道班级中只有一个汪嘉宇吗?应该还有几十个汪嘉宇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切我该做的、能做的,相信自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