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校本培训
发表日期:2014/12/26 0:00:00作者:2014/12/26 0:00:00有2014/12/26 0:00:00位读者读过
不断行走,才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桃红中学教师发展学校第一期研修班开学典礼学员发言稿
发言人:高军民
各位领导、同事:
你们好!作为桃红中学教师研修班的一名学员,参加今天的开班典礼,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感受一:要壮大集体,首先要强大个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怎样使火焰更高,当然是作为成员中的每一个人捡的柴越多越好。要壮大集体,首先要强大个体,个体的强大,会给集体增加力量。愿研修班的学习,能为我们增添力量。
感受二:“教育好声音”应来自教育一线。
“中国好声音”第一期选秀在轰轰烈烈中落下帷幕,而“桃红好声音”还远远没有结束。“教育好声音”应来自教育一线包含两层涵义:一,自古以来,教育名人没有一个不来自教育一线,如孔子,前苏联时常出现的名教育家。二,在座的就有取得不俗成绩的,虽还是一个草根英雄,愿这些“好声音”越唱越响。
感受三:不断行走,才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百家湖中学年轻的班主任陈小峰老师,大家还有印象吧。在通过建立“弗雷德”班的一系列实践中,肯花时间,有点子,敢创意,并最终取得了收获。这个收获是行走在教育的实践中取得的。我们也能做,比如说胡亮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有自己的思想、行动。不断实践,就有欣喜,不断行走,才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感受四:教育永存,智慧永恒。
“智慧”已越来越被重视,如我们南京的城市发展中,就增加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陶行知先生用几块糖果就改变一名调皮的学生,体现的是智慧的力量。教育的智慧,我认为包含三个方面:思想、个性、创造。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学习、实践、思索。其中,学习是基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唯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胜任工作。教育的“智慧”使教育更经久,更有魅力。
谢谢大家!
班级管理的望闻问切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雕塑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建议班主任应该像医生看病一样,掌握“望、闻、问、切”医技:
一、望。
1、指察颜观色。
即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雪雨;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学生面部表情的不同,情绪(或思绪)也就自然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察颜观色,要随时从学生不同的表情中,敏锐地观察到他们内心隐匿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判断出问题的“关节”,采取相应对策。
2、指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他们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统一的情形是普通现象。也就是说,理性上了解的东西,不一定内心会同时发生变化;或有时因意志薄弱,明知不该做却做了。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抓住学生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补缺拾遗或长善救失,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习惯四个领域都发生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闻。
1、是听话听音。班主任从听话中听了“潜台词”,在听音中悟出学生的思想活动,从中揣摩出学生的思想症状来,依据不同的“症状”,开不同的药方。
2、是博闻善听。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负责,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博闻善听,搜集每一个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的表现情况,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干扰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问。
1、要问寒问暧。班主任给学生多一份爱心,即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结下的思想疙瘩,既能因时因地而异,把握住与其交谈的契机和火候,又能因人因事而异灵活地运用劝说的艺术,用开启心锁的钥匙为其驱愁云,排烦恼,解“扣子”。
2、要问长问短。在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通过课堂问、课间随机问、侧面问等形式发现教育之得失,以便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效果。在问中发现学生之疑虑,从而使教育有的放矢。
3、善问。即以问导教。所谓导教即班主任要重视设问,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班主任应巧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然后再相引导、牵线搭桥、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疑问冰释、茅塞顿开。
四、切。
1、是指亲切相待。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恳切的态度,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心坎上,“切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创造出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亲师信道”之目的。
2、是切正脉搏。一个以育人为己任的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内部因素。因为“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的主要根源”。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 注重因材施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般地说,学生形成良好品德,除了个人主观条件外,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
因此建议班主任要多方面地去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家访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和真实的感情,以便切正脉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桃红中学 德育处
2014.10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桃红中学教师发展学校第一期研修班第二次培训学员发言稿
发言人:方玉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现代教育专家孙云晓明确指出:“道德的核心是习惯” 。行为习惯基本可分为“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主要依靠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也说:“习惯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那么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
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要做好表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影响巨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
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他们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 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进行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
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体现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
2014.11
谈班级管理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说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而班主任就好比学生过桥的引路人,如果引导得好,一批批孩子将在一座座桥上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笔者在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曾多次尝试一些教育方法,也学习许多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治”还是“法治”
一个高水平的班主任会指挥,会“偷懒”,工作驾轻就熟,班级积极向上,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就容易大包大揽,唱独角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特别是在班上有学生犯错误或者是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极易埋怨和发火:“平时怎么教育你们的?对你们讲过多少遍啦?怎么老是记不住啊?”有时还会因冲动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其实学生很不服气,心理也很不平衡,这种不服气和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造反”。其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教育方法早已捉襟见肘了。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一个蹩脚的教师是将现成的真理奉送给学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得真理。”为此,我们在教育管理上应摒弃“人治”而采用“法治”——此“法”指的是“约法三章”之“法”,是经过班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公约”。大家按“约”办事!尤其是要设定“惩罚教育”公约!谁违约谁受罚,心服口服!人格平等,尊严相当,让“班荣我荣”、“我辱班辱”的荣辱观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实践证明,这种“法治”远比“人治”有成效得多!
“虎威镇山”还是“刚柔并济”
毋容置疑,治班必须有“威”,无“威”也就谈不上“望”或“信”。有的班主任以“严”立威,有的班主任以“冷”树威,有的班主任则以“松”取威,更有的班主任以“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生威……其结果明显不同:“严”者,则使学生沉默对抗,消极而生恨;“冷”者,使学生热情凝固;“松”者,则常被学生取乐戏弄,威信全无。唯有“人格魅力”者,赢得真正的威信和学生的敬重!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里树立威信呢?
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首先会巧妙运用“刚性原则”来立威——用约法三章中的“惩罚教育”作为“班威”来治理班级。这里的“惩罚教育”不是体罚,而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理合法的“法治”,在班级管理中,刚性管理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惩罚”要惩之有理,惩之有情,惩之有度,惩之有恒,惩而不苛。有了这条惩罚的“红线”,会使班级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大家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一切将井然有序。其次,他还要会“柔性管理”。“柔”就要使学生感受到班级里的温暖和亲情。而要形成这样的氛围,班主任就要用情去开展工作,巧用五“相”:一是从第一天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亲切“相迎”,以平等、民主、和蔼、和谐与微笑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待他们;二是真诚“相识”,在亲切相迎后,班主任应以快速相识法认识班里每位学生;三是无私“相交”,在“相迎”“相识”以后,班主任应主动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一句话,就是把心交给学生,把底亮给学生;四是无间“相知”,在这一阶段,师生关系应该已经密切无间,无话不谈了。最后是依依“相送”。
“占台”“拆台”还是“搭台”“补台”
班级管理成功与否,关键是如何运用好班长和班委一班人,这也是一门艺术。大多数班干部都是经过“擂台”初步竞选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考验、民意检测、评选而产生的。他们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有的班主任由于求好心切,办事往往事必躬亲,结果筋疲力尽,效果不佳。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是不“占台”,推行班干部责任制,给班干部搭好“舞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其次,对班长更是以诚相待,满怀热诚地把他请上台,大胆地让他唱主角,演重头戏。在舞台上,班主任主动热诚撑腰,关心班干部的学习成绩,使他们在台上有实力,说话有底气,做事腰杆硬,站在台上有威信。
但是班干部毕竟是学生,由于年龄、经验、能力等原因,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或疏漏,面对这种情况,有经验、有修养的班主任会怎么办呢?他们此时决不会批评、埋怨或者推卸责任,“晒台”甚至于“拆台”,让班长“冷场”。相反,他们会积极“补台”,有的放矢地“补”或“暗补”(暗补,就是当班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陷入僵局时,班主任以冷静、间接、含蓄、不直接为他人觉察的方式,在非对抗的情况下为其弥补或挽回工作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主动承担事情的责任。如此精心扶持,有利于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全面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日趋成熟老练。
“冷漠责备”还是“热情引导”
作为班主任平时工作中最棘手、最怕的莫过于遇到屡教不改的“顽劣分子”。其实,面对这类学生时,首先,在引导他们改错的同时,要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要了解和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正的、关心他们的;其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机会,搭建舞台,给他们发挥特长、展露才华、重树形像的机会。
一个好的班主任犹如一位出色的雕塑家,而要能雕塑出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珍品,雕塑者本身就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艺术鉴赏能力。
桃红中学德育处
2014.12
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桃红中学教师发展学校第一期研修班第三次学员发言稿
发言人:张岚
根据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体部署,按照要求,认真研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等二本书,聆听了两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通过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前进、不断形成共识和凝聚力的一个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师来说使站在最前沿的我们传授的就是“科学”知识。那么我就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