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点赞桃红>>>>阅览文章

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

发表日期:2014/11/16 0:00:00作者:2014/11/16 0:00:00有2014/11/16 0:00:00位读者读过

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

江宁区桃红中学

 目录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概述

第二章: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节: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第二节:乒乓球运动常用术语

 第三章: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第二节:握拍法

      第三节:发球与接发球

      第四节:基本步法

第五节:攻球技术

 第六节:弧圈球技术

 第七节:推挡技术

第八节:搓球技术

第九节:削球技术

 第四章

 乒乓球训练方法汇总

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起源于英格兰,1904年前后乒乓球传入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乒乓球王国”被誉为“国球”。从1959年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为中国赢得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到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年团赛全部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乒乓球在中国再次掀起乒乓球狂热,在中国少年儿童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我校有很多学生从事正规的乒乓球训练,为我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1、速度快、变化多,素有“聪明人运动”之称。

2、在室内外均可行,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限制。

 3、经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可以全面改善神经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通过乒乓球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

4、特别对学生从事乒乓球运动,可提高视力,预防近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吃苦耐劳品质。

 第二章   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节:球拍的种类与性能。球拍:目前乒乓球规则规定使用的球拍有三种:胶皮拍,海绵正规贴胶皮拍、海棉反贴胶皮拍。

 胶皮拍:胶皮拍分两种,一种是普通胶皮拍,它在球拍底板上贴有一层胶皮,胶皮上有一粒粒的圆柱形软体小胶粒,其高度在1.5mm之内。这种胶皮的性能如下:弹性小,出球速度慢,但易控制球。但其中本身不易制造强烈的旋转,出球时速度不快,力量也不强。

 另一种胶皮拍是长胶皮拍,这种皮拍上的胶粒高度超过1.6mm以上因此被称作“长胶”。用长胶打球产生的旋转变化得多。它的性能如下:长胶出球的旋转变化是随着对方来球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对方来上旋球,则长胶回球为下旋,对方来球是下旋,则回球变为上旋,对方来球不变转,长胶回球也不转。长胶出球速度不快,比普通胶皮难于控制。海绵正贴胶皮拍:这种球拍是在木板与胶皮之间夹有一层海绵,海绵连同胶皮的总厚度不超过

 4mm。它分成三个种类。1、普通海绵正贴胶皮拍,这种球拍反弹力较强,回球速度也较

快,能制造一定的旋转。胶粒上刻有花纹,出球时能“吃住球”。在发球、搓球和转球时能产生一定的旋转,但其控制球的稳定性不好。

 2、海绵正贴生胶拍:这种球拍是将一种生胶皮上正贴在海绵上,其颗粒比一般胶皮上的颗粒要大一些,且胶皮和胶皮较硬,使得球的反弹力增强,回球速度加快。在攻或者回击弧圈球时,球台后有迅速下沉的现象。但这种拍子制造旋转的能力较差。 

3、海绵正贴长胶拍:这种球拍是将长胶胶皮贴在海绵上,它与长胶胶皮拍相比,弹性更大,旋转变化更强。发球时,如果能快速集中力量摩擦球,还可以发出旋转球。

 海绵反贴胶皮拍:可以分类。

 反胶海绵拍:将胶皮上有胶粒的一面反贴在海绵上,平的一面向外。这样的球拍表面平整,有较大的粘性,对球的摩擦很大。如果附在硬型海绵上,能打出强烈的旋转球,但由于胶粒向内,同海绵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反弹力稍差,回球速度稍慢防弧圈球海绵拍:将一种粘性小的胶皮反贴在结构松软,弹性差的海绵上。这种球拍可以减弱来球的旋转和来球的力量,对付弧圈球非常有效,但这样的球拍回出球的旋转强度和速度也同时遭到了减弱。

 

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一、发球技术

1、正手发急(奔)球的动作变领: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执拍手向右手方引拍。球拍稍竖,拍面垂直,待球从上向下回落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快速挥摆,在球降落至比网高位臵时出球的中上部。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端成附近。

 2、反手发急(奔)球的动作要领:

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把球臵

于前偏左侧。左手在拍前抛球。抛球不要太高,同时持拍手向左后方

引拍,

拍形垂直,

在球下落时,

用小臂和手腕发力,

向前出球中上部。

同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动作要放松,加速第一落点在本台端线。

出球后,身体动作顺势前送,迅速转换成准备姿势。特点:速度快,

弧线低,前进力强,易于发挥速度上的优势,迫使对方回出便于进攻

的球。

3、正手发转与不转球的动作要领

站位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发下旋球时,手臂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姿势。前臂处旋转动变加快,拍形后仰的角度稍大些。用球拍远端下部,球拍触球时手腕发力为主;发不转球时,手臂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挥摆,前臂处旋转动比较慢。拍形稍后仰,用球拍上部碰球的中下部。在球离拍面的睡间手腕同样做一个发力的假动作。发侧上侧下旋球特点:出手快,旋转力强,用相似的手法可以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用以迷惑对方,使其回接困难,为配合抢攻创造有得条件。

4、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动作要领

 

 

 

站位靠近左半台。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当持球手向上轻轻抛起

时,持拍手迅速向后上方引拍,身体随着球拍后而向右转动;发左侧

上旋球时,

手臂自右上方向左下方挥摆,

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

前上方摩擦球;发左侧下旋球时,手臂自右后上方向左下方挥摆,球

拍从球的右侧中下侧中下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球。

拍触球的一瞬间,

腕辅助发力,以增大球的旋转。

 

 

 

5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动作变领

 

 

 

站位靠近左半台,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略向左转体,收腹。持

球手将球抛起后,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引拍时拍面稍后仰,手腕内

屈,拍

朝下;

发右侧上旋球时,持拍手由左上方经身前向右侧一方

挥摆拍后仰稍前倾。

 

 

 

触球时拍面从球左中下部向右侧前上方摩擦;发右侧下旋球时,

持拍手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摆,

触球时拍面从球的左侧中下部方

向右侧下部膜、摩擦。随着手腕与前臂内旋,向右侧前上方挥拍;如

发长球,第一跳要在球台端线附近,如发短球,第一跳在中附近。发

球时,发侧下旋球要继续做发侧上旋球的假动作。发侧上方旋转的,

小臂放松前送,迅速还原。

 

 

 

二、接发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

、站位的选择

 

 

 

 

 

14 

一般情况,

如果对方准备用上手在球台的右角发球,

按发球的站

位在中间偏右;

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的左角发球,

则接发球

的站位应在中间偏左一些。

 

 

 

2

、准确判断

 

 

 

看清楚触球瞬间的触拍部位,出球部位,用力方向,不被对方的

假动作所迷惑。一般情况,

球落台后向前走得慢的是下旋;向前走得

快是上旋或不转球。下蹲发的左、右侧旋,从对方的发球动作上很难

判清旋转,而用这种看球落台后弹跳情况的方法就比较容易。

 

 

 

3

、果断还击

 

 

 

对方的发球一旦出手,

必须尽快决定接发球的还击方法。

能攻则

攻,能拉则拉;

点一板或撇一板都是有效的接发球方法。遵循低拉高

打的原则。

 

 

 

4

、重视基本技术的练习

 

 

 

接发球的方法基本上是由拉、点、攻、挡、搓、撇等各种技术综

合组成。

 



 

 

31 

向前发力推击球。

搓加转球与不转球的动作要力求相似,

旋转差别要

尽可能大

 

 

 

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

、引拍位臵不当,击球点过近或太远,搓球失误多。

 

 

 

改正方法:

 

 

 

要求引拍正对来球,动作不能太大,注意身前击球。手腕、前臂

紧张,不放松,既难加转,又易失误。

 

 

 

改正方法:

 

 

1

、先进行徒手练习,体会发力方法,强调手臂放

松。

 

 

 

2

、搓一板练习,用多球进行效果最好,进一步体会放松时和肌

肉感觉。

 

  

 

 

 

 

 

 

 

 

 

 

 

 

 

 

32 

第九节

  削球技术

 一、特点:削球主要是一种防御性技术。击球稳健,防守中突然进攻是削球的主要特点。削球站位较远,较多的时间是在下降期击球。因而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

 

 

 

(一)正手削球

 

 

 

远台削球:

主要指用削球对付对方拉过来力量较轻,

上旋较弱的

球。球速较慢,回球弧线低而较稳定。

 

 

 

动作要点:1、右脚稍后,身体略向右侧,两膝微屈并收腹。拍形竖立,引拍至肩高,重心放在右脚上。2、在来球的下降前期,前臂在上臂的带动下随身体的移动向下,向前挥动。拍形稍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摩擦球的动作。身体重心随手臂发力削球时转至左脚。

加转削球时,触球瞬间手腕爆发用力向前下方摩擦球。削不转球时,手腕做一个向下摩擦球的假动作,触球瞬间给球向前推送的力量。

3、球离拍后,迅速放松,顺势持拍至左膝前,用小跳步重心还原。近台削球:削球动作小,球速快,主要用于快速逼角。如运用得好。可直按得分。

动作要点:1、身体距球台端均70厘米左右,两脚开立略平行,两膝微屈并收腹身体重心略上提,引拍动作较小。

2、击球时,重心移右脚,在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拍面稍竖摩擦球的中部,前臂向左前下方快速发力,身体重心随手臂发力迅速下降。

 

 

 

3

、球离拍后,迅速放松,右脚向左距地使重心还原。

 

 

 

(二)反手削球

 

 

 

左脚稍后,身体略向左侧,拍形竖立,前臂在上臂的带动下,在

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腰腹随手臂的挥动协调发力,手腕控制好拍

形。

 

动作的配合,

提高发球的旋转强度;

不能解决发球的速度和落点问题)

很实用。

吉林省运动员刘玉成当年就是利用此法发明的高抛抖动式发

球,后拿到球合上试验果然效果不凡!

 

2、球台上的多球练习:节省了捡球时间,可把旋转、速度、落

点结合练习。

 3、有对手接的发球练习:对方练习接发球,发球者可以及时了

解自己发球的效果,亦可将战术意识结合到技术训练中去。

 

(二)发球抢攻(冲)练习

1、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限定对方接发球的方法(或攻,或

搓?)与落点。如,反手发右侧上、下旋至对方右近网,要求对方搓

接我中左,我抢攻。

 

 

 

决定对方接发球方法和落点的依据有二:

 

 

 

 

1

)比赛中接此发球的一般规律;

 

 

 

 

2

)发球抢攻者正待解决的问题;

 

 

 

 

3

)接发球者的技术情况。如,从以上两条看,应该让对方

接发球撇一个左方配合挑一板正手,

但对方不会撇,

所以从实效出发,

必须作相宜变更。

 

 

 

 

2

、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只限制接发球的落点而不限制其

方法(可用攻、拉、搓、撇等技术接),可提高发球者在一定位臵上

对各种不同接法的球都能抢攻的能力。

 

 

 

 

3

、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只限制接发球的方法而不限制落

点:要求判断好对方接发球的落点,迅速移步后抢攻。

 

 

 

 

 

44 

 

4

、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不限制接发球的方法和落点:对

发球抢攻者要求更高,

不仅步法要移动,

而且能抢攻各种不同性能的

球。

 

 

 

 

5

、综合全面练习:不限制发球的种类、落点,对接发球亦无

限制,可锻炼与考查发球抢攻的实战能力。

 

 

 

在上述练习中,

还应注意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意识和技术,

即发

球后的第一板无法抢攻(对方接发球甚好)时,不应急干盲目抢攻,

而应有战术意识地先控制一板

(如对方反手不擅攻,

则可控制其反手

大角度一板强烈下旋,逼其必以搓回之)。然后争取下板再抢攻,此

在比赛中很有实际意义。

 

 

 

(三)发球抢攻及其与以后技术的配合练习

 

 

 

发球抢攻练习同前,

但规定发抢或对方回球落点,

然后再进行相

持技术的练习。

为确保此练习的可行性,

发球抢攻这一板力量不要过

大。

因为此练习的目的是解决发球抢攻与相持技术的结合,

改变有些

人发球抢攻没得分就无计可施的局面。

 

 

(四)接发球练习练习接发球时,发球方发什么种类、旋转、落

点变化的球,皆应听从接发球者的意见。

 

 

 

1

、单一发、接练习。

 

 

 

1

)规定一种发球的旋转和落点,自己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接:

可集中精力熟悉一种发球。

 

 

 

2

规定一套发球变化的规律

(如,

一长一短、

一转一不转等)

自己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接。

 

 

 

 

 

45 

在分辨不清某种发球的旋转变化时,

用此练习效果最好,

可提高

判断能力。

 

 

 

3

)不限制发球的变化规律,全面练习接发球的技术。此法比较

结合实战。

 

 

 

2

、对方发球后结合抢攻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可进一步提高接

发球的控制能力,及时得到反馈,了解接发球的效果:具体练习方法

1

,但加强发球后的抢攻。无论是单纯的发、接练习,还是对方发

球后结合抢攻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都必须对接发球提出具体的要

求,或抢攻、或摆短、或撇一板、或挑起来……总之,不能是毫无要

求的泛泛练习。

 

 

 

(五)接发球结合以后技术的练习

 

 

 

1

、在其它内容的练习中,加入特定的发球(即规定发球种类、

落点或旋转)。如摆速练习时,加入接右近网的右侧上旋发球,不仅

可以大大增加接发球练习的机会,

而且还训练了接发球与后面技术的

结合能力。

 

 

 

2

、进攻型打法在接发球后打对攻(对方为攻球)或拉攻(对方

为削球);削球型打法在接发球后练削球。

 

 

 

3

、接发球与第

4

板球的结合练习:接发球先控制一板,在限制

住对方发球抢攻的基础上,

为自己下板球

(第

4

板)

的进攻制造机会,

发球者一般不打发球抢攻(个别机会球除外)。

 

 

 

九、比赛法

 

 

 

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比赛,但有时比赛亦可作为训练的一种手

段。

 

 

 

 

 

46 

(一)检查性比赛

 

 

 

 

1

、周未或每堂课后进行比赛,为熟悉全面技术,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2

、在小型公开赛或内部比赛中,用教练员规定的技术或技术

比赛。如:将练习的新技术放在实践中考验,看敢不敢用?命中率如

何?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如何?对整个技术打法的影响如何?

 

 

 

(二)紧张性比赛:有意制造比赛的紧张气氛,借以对运动员的

技术、战术和心理进行全面的锻炼与考验。

 

 

 

 

1

、组织观众比赛,有意邀请运动员的家长或朋友参观,为其

增加心理负荷。

 

 

 

 

2

、擂台赛:

5

6

人一组,只比赛一局,胜者继续打,败者

下台等候轮转再战。

 

 

 

 

3

、升降台赛:两人一台,数台同时比赛,胜者挪向临近的球

台,败者降到另一方向临近的球台,若干时间后,优胜者集中到前两

台,

失败者集中到后两台。

可事先规走,

依不同台号顺序决定奖惩。

 

 

 

(三)特定技、战术比赛法

 

 

 

 

1

、限定技术比赛。如,拉球对削球的比赛,规定突击或削中

反攻失误

1

球丢

2

分,命中得

1

分;拉球与削球均为常规记分法,以

突出训练的重点。

 

 

 

 

2

20

平后比赛:可打擂台、升降台或循环赛,以提高打关键

球的能力。

 

 

 

 

3

、轮换发球法比赛。

 

 

 

 

4

、发球抢攻比赛。

 

 

 

 

 

47 

1

5

板球的发球抢攻比赛:发球抢攻者在第

5

板球内打死对

方算胜

1

(发球为第

1

板,

接发球为第

2

板,

发球抢攻为第

3

板……)

未打死对方可算失分,

亦可再继续打下去,

输了失

1

分,

胜了不计分。

可采用每局

21

分或

11

分的比赛方法,亦可从

15

平,

17

18

20

平后开始比赛。

 

 

 

2

7

板球的发球抢攻比赛:现接发球水平普遍提高,比赛中

常会遇到第

3

板球难于抢攻的情况,此时勉强抢攻,极易失误。最好

的办法是先控制一板,

尽量使对方无法抢攻,

然后在第

5

板球时再抢

攻,力争第

7

板球打死对方。

 

 

 

5

、接发球比赛,接发球使对方无法发球抢攻或抢攻第

1

板失误

1

分,接发球失误或对方抢攻得分算失

1

分。

 

 

 

(四)适应性比赛:根据重大比赛的场次、观众、地理等条件,

安排专门的适应性比赛。

 

 

 

 

1

、模拟将要举行的比赛规模进行比赛,具体比赛方法、球台、

球等皆应与真正的大赛一致。

 

 

 

 

2

有意选择和即将举行赛事的地理、

气候等条件相似的地区、

城市中比赛。最好将

1

2

结合起来。

 

 

 

(五)让分比赛法

 

 

 

根据比赛目的和双方技术实力,规定一方对另一方让分进行比

赛。如,从

0

5

开始比赛,从

16

19

开始比赛。

 

 

 

此法可专门培养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不气馁的顽强作风和运用

战术的能力;另外,在内部比赛时,若比赛双方实力相差很大,亦可

采用此法进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