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桃红中学创建“新优质初中”推进方案--------初一年级组篇:学困生课外帮扶小组建设(讨论稿)

发表日期:2015/10/27 9:30:32作者:2015/10/27 9:30:32有2015/10/27 9:30:32位读者读过

桃红中学创建“新优质初中”推进方案

--------初一年级组篇:学困生课外帮扶小组建设(讨论稿)

一、归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   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目标定位

现阶段,每班大概有8个左右学困生,通过一年小组帮扶,要降低学困生的比例,争取每班为5-6人左右。

三、提升策略

总的来说:对学困生加以关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动力。

1.心理上减压。在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往往会受到歧视与排斥,还要承受挖苦与讽刺。这样一来,他们不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就是丧失了学习信心。

2.学习上辅导。“笨鸟”又不愿先飞,这也是“学困生”难以“脱困”的又一个原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体会到,对“学困生”施以“高压”得来的成绩,往往容易反弹。在课余时间为他们多“开小灶”,反复讲练,耐心辅导;为他提供“特餐”,即多练基础题,少做拓展题。让他们感到学而有获,“脱困”有望,从此点燃了“脱困”的希望之灯。

3.生活上关心。有些家境较差的“学困生”,平时父母亲忙于生计,无暇关注他们的学习,而造成了“学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社会学校给予他们必要的经济补助,有助于他们感恩社会、感恩学校,让他们能专心地进行学习,脱离学困。让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脱困”的学习中。

四、实施步骤

1.在班级里建立学困生的学习档案,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

2.通过小组帮扶,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三帮一”对子,或“二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等。

4.结合小组帮扶,班级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

5.教师全程加入到学困生帮扶小组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厚爱、尊重、信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他们上进。

6.动员家长参与学困生帮扶小组,经常与家长沟通,尽量报喜不报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建立家校教育“互联网”。经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家长取得联系, 对学生每取得的一分进步或还存在的关键问题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