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中学创建“新优质初中”推进方案------教学工作篇(讨论稿)
发表日期:2015/10/28 15:31:28作者:2015/10/28 15:31:28有2015/10/28 15:31:28位读者读过
桃红中学创建“新优质初中”推进方案
------教学工作篇(讨论稿)
一、归因分析
1.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够,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薄弱。学科组需切实打造“领军人物”。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教龄在10年以上,但在教学中能做到不断反思的却寥寥无几,“小富即安”思想较重,青年教师缺乏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科组骨干视野狭窄,引领作用教弱。
2.教师课程意识不强,教学观念需要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更新,会导致课堂教学、接受培训、参与教研、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成效不明显。
3.学校缺少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过强。课堂教学无效环节较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弱,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较低,驾驭课堂能力差,整合教材、教学资源能力不强。教师过多关注学生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整体评价。
4.教法学法指导不到位。教师层面对教材教法的学习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学生层面对学习方法欠缺整体指导,学生整体学习力较弱。
二、目标定位
1.三年总目标
校园和谐、质量良好、社会认可、有特色的新优质初中。
校园和谐:指教职工办学理念一致,师生和谐,校园安全稳定。
质量良好、社会认可:指教育观念、师资质量、科研水平、硬件设施、管理效 率在区内有口碑。
有特色:以“仿生机器人”和“陶艺”为特色,打造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名片。
2.阶段性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逐年在学生核心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特色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逐步实现办学质量有进步,育人水平有提升,办学条件有改善的“三有”目标。
3.年度目标
树立质量立校理念,力争各年级均分、合格率、低分率、优分率位次进步2名,力争百分百完成上级下达的县中指标生任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落实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争创效能评估一等奖。
三、提升策略
1.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深化质量意识,外出教师回校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2.各学科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结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教学效果的当堂评价。
3.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每位教师扎实做好常规工作,行政值日查岗。加大学校三级督查力度,一把手校长的随机抽查、每天专人至少2节课的巡查。
4.继续践行“三三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继续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形成共识;把“三三问题教学法”模式的课堂教学作为督评的重要内容,开展“三三问题教学法”模式课堂教研活动,科学安排示范课,教研组长研究课,推行学科学案(含练案)的使用。
5.狠抓教学“五认真”常规,以管理促质量。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更加强化教学计划、目标、过程管理、质量检测分析。每月对教学工作做一次检查,并公示,对存在的问题将实行跟踪负责制,直至问题得以解决;开展了校内教学常规视导,以听课、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查阅备课和批改作业情况、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综合检查,并及时加以反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加大考评力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以准确掌握教学动态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从而推动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沟通师生间的思想,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加强现有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发挥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的作用。明确部门职责,使其积极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督促教师使用现代电教设备,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
7.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备课组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落实组长负责制,切实开展两组活动,打造校优秀备课组10个。加强骨干教师引领、带头作用,抓实骨干教师考核,校内骨干示范课30节/学期。关注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并完善学科组团队主题性研讨制度并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