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_校本培训>>>>阅览文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参加2015年农村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有感

发表日期:2015/11/26 14:43:24作者:2015/11/26 14:43:24有2015/11/26 14:43:24位读者读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加2015年农村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有感

 

    2015年11月17日下午,我们江宁一行14人带着些许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开往无锡的高铁,路途虽短,但当我们达到江南大学时,已是华灯初上、夜幕降临。也许是下雨缘故,也许是明日的期待,晚上来不及欣赏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的美丽夜景,我便匆匆进入梦乡。

   11月18日8点,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出现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二楼培训209室。为期5天的“江苏省2015年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初中校长提高培训”在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开始了。这次培训的主题:聚焦特色学校培育,推进深层教学改革。培训目的: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改进教学思路,提升理论水平,同时了解兄弟学校的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从课程安排看,本次学习主要围绕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与重建、教师素养、现代学校发展、校本课程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等由专家传经送宝。下面谈谈我5天培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悟。

    一、学校发展重在转变思维方式。

   第一场报告是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田良臣教授主讲。他诠释了“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概括了“二元思维”的弊端。强调了课程变革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必将触发深层的思维转变。重点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并追求教与学的协同关系。我觉得,学校发展除了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决定教育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学校也要转型发展。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上,首要的是要转型校长的思维方式。

1.前瞻性思维,能确立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增强教育工作的预见性。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就不会为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所迷惑和困扰,而是以长远的根本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就会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就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就会正确、理性看待学生的成绩,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不会唯分数论。

2.系统性思维,能确立学校工作的全局观。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系统的整合,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就不会仅限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应从整体上思量教师的发展,尊重教师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给教师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这样他们才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课程改革重在推进教学改革。

    陈明选院长的报告《“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还有上海青浦区崧泽学校朱国君校长、无锡刘谭实验学校叶映峰校长都谈到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我觉得,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深化的重点。

    理由一:顶层设计与底端行动。课程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否则会随意、盲目,甚至方向不对。目前,有两次重要的顶层设计,一次是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划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愿景,作了总体的布局,有效地推动了十几年的课改。另一次是2014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顶层设计。两次顶层设计越来越完善。顶层设计完成以后,重点应是底端行动,以富有创造性的底端行动,来落实并丰富顶层设计。而底端行动,对学校、对教师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所有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又是所有课程开发、整合的诞生地。可以说,不以教学改革为重点,顶层设计的理念、原则、目标、要求,很有可能落空。

    理由二: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看。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比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比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而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比喻三:课程好比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三个比喻,意思是一个,课程与教学也许有先后与大小之别,但最为重要的是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绝不能有主次与轻重之分,绝不能只有教学而无课程,同样,也不能只有课程而无教学。将教学作为重点,其目的是让教学与课程规划一起共同支撑整个课程改革,促使课改深化。将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就是为了深化课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三、学生发展重在走进学生心灵。

    这次培训,除了聆听专家的报告,我们还走进了无锡中学通扬校区,通过实地考察、观看视频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名校”形成的原因。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通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依恋学校,让学生能在初中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活动开展成功与否,重在能否走进学生心灵,师生的心里距离是否拉近。我觉得,作为一线老师仅仅只会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谈话走进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比如,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使孩子们的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他们的心门从此不会在向我们敞开。只有学生信任你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你才能把好他们的脉,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以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比如,学生违纪了,不妨变“说”为“听”:听听学生自己怎样解释,再听听学生心里的想法,等他说完了,说不定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了,这种心灵上的意识比教师的教育要深刻得多。倾听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倾诉,让孩子们发泄,发泄之后的孩子们会心情平稳,更会深思,促进以后较好的进步。请记住:有时候,“听”也是一门艺术,它能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四、教育智慧重在学习实践反思。

5天的培训,共聆听了4位教授的报告和3位名校长的学校管理经验介绍,我们深受启发。尤其在教育学生方面,仅仅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教育方法,更需要有智慧。那么教育智慧哪里来?我觉得,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更新知识的学习者。专家们的工作跟我们比起来更繁重,但是他们却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这是我们远远不如他们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缺少智慧的所在。

在无锡,我们是观察者、学习者、思考者,回到南京,我们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学习者,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老师;我们应该做一个实践者,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践行教改精神,努力让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真正受益者;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反思者,时时留心,处处反思,学会以学生为友、以同事为伴,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听了专家和名校长的讲座,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牢记当初出发时的承诺,切实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自己的各项工作。因为我们深信:理想的琴键只有和着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动人的乐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