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中学数学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
发表日期:2015/12/1 8:45:22作者:2015/12/1 8:45:22有2015/12/1 8:45:22位读者读过
桃红中学数学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二、活动背景介绍:
老师在备课时首先会确定每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很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个目标只是写教案时的一个摆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时所用,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课程标准与课堂学习目标的特点、意义的理解存在偏差,认识不到位;二是受传统的习惯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太深;三是缺乏将课标分解为课堂学习目标的技术和能力。
1.对课程标准与课堂目标的意义和特点的认识不到位
课程标准是为了保证大面积教育质量,控制教学发生偏差,由国家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对包括课程的性质与理念、内容及要求、实施计划与建议进行的统一规定。由于课程标准具有明显的宏观性和长远性,它规定的是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要求,比较抽象,达成目标的时间也较长,而课堂目标则是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具有微观性、短期性.所以把课程标准直接照搬到每一节课上作为课堂目标就显得不科学,必须将其具体化,达到可观察、可测量。
2.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与应试教育现状的冲突
这一次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不仅要感受数学的科学性、技术性,还能感悟数学的文化性,还增加了部分与现代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数学知识,不仅注重数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通常讲的三维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认知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仍然得到充分的重视,但过程与方法目标常常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本处于悬空。当过程与方法不科学或不到位时,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等等就失去了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常被扭曲,对数学学习不是基于兴趣,不是基于内在的需求,而是被逼无奈,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除了考试没有什么价值,从心理上是讨厌抵触数学学习的。这样的数学教育现状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也正是课程改革希望扭转和改变的。
3.对课程标准的分解缺乏技术指导
除了因为观念上的忽视以外,一线老师还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分解技术。不仅是年轻教师在这方面缺乏技术,许多老教师也仍然抱着老一套观念,认为目标早已在心中,对这种文本分解不屑一顾。
为此,我校数学组将集体备课的主题定为将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那如何进行课程标准的分解呢?
三、活动预期目标:
1. 从我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凸显我校“目标制定”特色,引领教师关注并推敲课堂教学环节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 教研组以课例为目标,切实关注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最佳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通过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契合度,促进常态化教研活动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四、活动内容:
1.分析课标的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核心关键词。课标的陈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5种:①结果性目标(或称行为目标)——可预设可测量的目标,通常用“了解、理解、掌握、说明、识别”等一类动词表达。②生成性目标(或称体验性目标)——描述的是一个学习过程,通常用“经历、体验、体会、感悟、领悟”等一类动词表达,主要是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③表现性目标——动作指向一个结果开放的目标,描述的是一种学习任务,只有等到结果出来后才能知道学生的表现情况。④普遍性目标——可预期但不可直接测量,不局限于本学科内,与综合素质、教育宗旨与原则相关的目标,包含三维目标中各个方面,如学习习惯与兴趣、学习品质与态度、心理素质等等。⑤能力目标——描述一种能力要求,需要长期积累训练才能形成。
课标的句型结构主要有以下4种:①“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②“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如“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③“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表现程度”,如“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④“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核心概念”,如“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
核心关键词主要包括行为动词及行为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
2.分析行为表现,用恰当的词汇将不同类型的目标(5种)具体化。具体化的过程包括将行为动词具体化和将核心概念具体化。教师需要结合学科逻辑、词汇涵义的理解以及教学经验,对课标中的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进行剖析与扩展,使之具有操作性、可观察、能测量。
3.确定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描述的是达成目标的条件,主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关系密切。
4.确定行为表现程度.行为表现程度是对学习难度、广度、深度的描述,教师需要依据课标,结合考纲要求与学生层次加以确定。
5.准确写出学习目标.通过前面四步的分析,最后用准确精炼的语句将课堂学习目标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