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阅览文章

桃红中学化学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

发表日期:2015/12/1 9:45:11作者:2015/12/1 9:45:11有2015/12/1 9:45:11位读者读过

桃红中学化学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初中化学课内检测题编制与使用

一、活动目标:

   为落实“精讲多练、少教多学”的理念,通过本专题研讨,促使本组教师以课程标准学习为抓手、以习题编制研究为载体,初步形成初三化学习题资源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专题的研讨,全面提升我校化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编制化学习题的能力,为提高我校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内容:

(一)制定双向细目表

1.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2. 如何设计双向细目表

(1)以教材、课标、教参、考试说明等为依据列出细目表。

(2)目标清晰明确,具有可评价性。目标表述尽量使用可观测的具体动词,例如:阐释、分析、操作等,避免使用理解、了解这样笼统的词语。

(3)依据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以及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为教学课题、单元、阶段性测评、综合测评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目表。

(二)课内检测题编制

1. 编制依据 :教材、课标、教参、考试说明、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试题的命题依据。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关心社会的情感;考查学生应初步具有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评价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倡导主动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2. 基本原则:

(1)基础性

    纵观每年的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中考模拟试题都以基础题为,主把着力点放在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检测题选择要以基础性和普及性为原则。

(2)创新性

    “新”可以是问法角度新,或是题型新或情景新,或思路新,或是现代科技的化学新知识等,“新”会对人有启迪与联想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

(3)科学性

    每道题的编制与引用不能出现原理上、方法上、背景上等方面科学性错误。要准确定位测试范围,不超“课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试题内容正确无误,符号、图表要清晰,符合学科要求。合理使用各种题型并符合试题形成的科学性。例如计算题必须有“化学味”,试题要体现化学计算的真实性和实际意义,不能人为编制出纯技巧的计算题,不符合学科特点也就没有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三)如何用好检测题达成度

1.通过双向细目表和测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实时监控的绩效评估系统。

2.双向细目表和测评数据,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途径和措施。

3.双向细目表和测评数据,熟练地选择与教学决策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客观全面地解释评价的结果。

4.双向细目表和测评数据,熟练地辨别评价方法,及时发现对评价信息的不当使用,并能够及时矫正。

四、活动成果:

校本课内检测题汇编、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