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妍老师的公开课、讲座材料核对
发表日期:2015/12/30 0:00:00作者:2015/12/30 0:00:00有2015/12/30 0:00:00位读者读过
2015年,对杨明妍老师的公开课、讲座材料进行核对,上传相关材料如下:
2015.11.25 |
杨明妍 |
政治 |
九年级 |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
2015.4.15 |
杨明妍 |
政治 |
九年级 |
中考思品复习课 |
2015.5.20 |
杨明妍 |
政治 |
讲座 |
谈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平台的搭建 |
2015.12.30 |
杨明妍 |
政治 |
讲座 |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学案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与意义是什么?
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5、国家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6、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运用本课知识填写表格
面对的情况 |
可以行使的权利 |
反映渠道 | |
情况①
|
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 |
建议和监督权
|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各种媒体监督等 |
情况② |
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
举报权 | |
情况③ |
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
批评权和建议权 | |
发现违法失职行为 |
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
2、学以致用
|
|
|
事例C |
|
|
|
事例B |
|
|
|
事例A |
反映渠道 |
怎么做 行使的权利 |
面对的情况 |
|
3、 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 认真学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② 积极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③ 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保守国家秘密;
④ .坚决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作斗争。
四、探究实践 ( 友情提醒: 结合知识 表达准确 书写工整 )
小刘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但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家中被窃。对此,小刘很气愤,于是添油加醋捏造事实在网上发布攻击政府相关部门的帖子,后被国外反华势力利用,转贴了很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帖子……
小刘的言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6分)
1、小刘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行为是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2分)
2、小刘在网上捏造事实发布攻击政府相关部门帖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公民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2分)
3、小刘转贴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帖子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没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2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
2、懂得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
3、学会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4、了解国家安全的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5、明确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与意义是什么?
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5、国家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6、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运用本课知识填写表格
面对的情况 |
可以行使的权利 |
反映渠道 | |
情况①
|
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 |
|
①
②
③ |
情况② |
|
举报权 | |
情况③ |
|
批评权和建议权 | |
发现违法失职行为 |
|
2、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探讨并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A、小锋上学经过的和平路两侧,挤满了卖菜,卖水果的摊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小锋找到区人大代表老张,向他反映了这个情况。
B、西安宝马假彩票案,安徽劣质奶粉案和湖南嘉禾拆迁案等得到正确处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不可没。从事件披露到深入调查,直到真相大白、有关人员受到处理,几乎每一步都能看到媒体监督的力量。
C、小明妈妈发现单位领导指使财务人员做假帐,偷逃税款数百万元。小明鼓励妈妈给有关部门写信,揭露了此事。
|
|
|
事例C |
|
|
|
事例B |
|
|
|
事例A |
反映渠道 |
怎么做 行使的权利 |
面对的情况 |
|
四、探究实践
( 友情提醒: 结合知识 表达准确 书写工整 )
小刘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但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家中被窃。对此,小刘很气愤,于是添油加醋捏造事实在网上发布攻击政府相关部门的帖子,后被国外反华势力利用,转贴了很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帖子……
小刘的言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6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杨明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要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难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活动“请你猜猜”、“你知道么”导入 行使选举权需要什么条件?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与意义是什么?
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5、国家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是什么?
6、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运用本课知识填写表格
2、学以致用 阅读三则材料,探讨并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3、yes or no 探讨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讨论交流
(1)、薛峰因“窃取国家机密罪”而获刑八年说明了什么?
(2)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
(3)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探究实践
小刘的言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复习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养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考点的重要知识点,把握考点的核心观点。
教学过程:
一、由老子的“德”------“得”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如何应对主观题的“失点”?
活动:考点拾遗(小组讨论)
1、大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经常漏写的考点;(每人至少写一点),小组思考怎样才能时常关注到它们。
2、小组讨论与“三个纪念日”时政相关考点;
3、小组讨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相联的考点。
活动:信点拾遗
1、你觉得分析材料时跟下列哪项军事行为相似:A、打靶 B、开炮 C、排雷,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国家公祭日当天,印象中一直平静的奶奶很激动,因为爷爷是在参加南京保卫战时牺牲的。我为他们骄傲! ”(小组讨论,记录答案)
3、小组讨论:你常常忽视哪一类信息点。(例:忽视表格台头…)
学生、教师共同总结:
秘籍过滤法、四块同参法、考点关联法、逐点排雷法、首尾通查法等。
三、练习:
1、中考真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部分市民行为的认识。
思考:两个设问有何不同。
2、《中指》第56页第3题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防“失”九法。
谈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平台的搭建
江宁区桃红中学 杨明妍
所谓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指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经过竞争、合作、协商与妥协达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它应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和生生之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这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在互动的氛围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和尊重。对教师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教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思想品德教学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也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怎样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对话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阻隔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对我所教授的班级调查表明,目前师生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令人满意,1/3的学生与教师缺乏起码的沟通,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认真交换看法,甚至对学生的意见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一些课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学习气氛,甚至出现教师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发挥,更谈不上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构建互动师生关系的平等氛围。
首先,要明确师生双方互主体性地位。其实,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在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我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不能成其为我;我应在自己身上找到他人再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个体作为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在他人的交往中凸现的。所以,只有承认双方的互主体性,才会在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师生双方才可能积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迫切心理。
其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从不罚学生站一分钟,不骂学生一句,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是错。在学习《维护消费权》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一位同学登台讲述维护消费权的途径,下面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具体消费争议的办法。在这种情形下,每位同学要想展示自己的最佳能力,受到师生的好评,必然主动看书,认真思考,做好充分准备。可见,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学、问、思、辩”的能力,锻炼了勇气和能力,增进师生理解,和谐师生关系,强化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让每位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按一定要求出一份试卷并附有答案,相互检测,师生共同批改发现问题,共同纠正。在这一体验过程中,每位学生既然是检测者又是被检测者,当完成这个任务是,大家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互动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主要的方法,正所谓“语言”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课堂上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这种对话既受时间的制约,又受教学主题的限制,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必须精选话题,对症下药,既要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体现出教学的技巧。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案例:一教师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请学生表演小品“熊掌风波”。“熊掌风波”结束后,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A:我碰到过……后来我与我爸去跟经理说,最后经理把钱退还了。
教师:很好。(教师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学生B:我也碰到过……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帮我们解决的。
教师:很好。(教师继续一边说一边点击鼠标,屏幕显示: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学生C:我碰到过……不过我没说,自认倒霉算了,反正钱也不是很多。
结合上述案例,我个人觉得要实现对话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迅速实现角色转换:要从课本的复制者转变到知识的构建者,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习的促进者,要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要从单一的独白者转变到参与的对话者,要从传统的教学者转变到积极的教学研究者,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到课程开发者。其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要多读书,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谈到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备课,特别要重视 “备学情”。第三,教师要精心于教学设计,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当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可以适当联系历史地理、现实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第四,要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包括班级整体,学生个体差异,智力状况,学习能力,道德价值观等。第五,对话的形式要不拘一格,丰富多样。
3、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互动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研究性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性的教学。这一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如何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学会研究上,使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而且也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首先,师生共同确立研究小课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问题为载体。我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当然,小课题的确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放任自流,尽量选择教师有指导能力和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社会热点探源。当前国际局势并不平静,冲突与争端此起彼伏,他们与引人关注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一起构成了当前的社会热点的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的形成有其错综复杂的背景和深刻政治原因,热点问题的解决也要以政治为依据,寻找热点问题的政治原因是实用且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比如:反恐问题、人口问题、台湾问题等。国内热点也可作为研究性学习题材如我国西部大开发问题、反腐倡廉、三农问题、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等。
其次,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小课题确立后,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做好笔记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这时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小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在开展“人口问题”课题组实施研究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并请教专家、认真做好笔记,以上看来,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究研究过程,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空间,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又让教师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虚心地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激发自身终身学习,唤起教学工作的灵性和悟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谋生需要与人生价值追求的高度和谐统一。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育观念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以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杨明妍
2015、5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江宁区桃红中学 杨明妍
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老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规矩并没有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相反,它能有效地保护学生正常地学习和平等交流。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我们说的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遵守井然的秩序并不矛盾,一个形式上有秩序的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2、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问题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政治总复习中,我展示了这样一个材料:从“神舟”一号至四号顺利升空到成功发射“神舟”五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到“神六”实现双人多天飞行,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很多情况下都是出示问题后,学生讨论回答。这次我是让学生自己联系材料设计问题,由于对这个材料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①当你在电视上看到“神舟”号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及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提的不错。②请你为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设计一条广告语或标语。这个问题设计的也很新颖,当时我追问了一句:能展示一下你设计的广告语吗?那位同学的回答是:神舟再登九天,科技创造强国。尽管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还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很有创造性的。(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 1)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如: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问题: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②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③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属于这个类型。(2)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3)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热闹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这些都具有片面性,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 1)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动脑、有吸引力,同时还具有挑战性,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 2)其次,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如在课堂合作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时,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细致分析一下过程,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
( 3)真正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①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合作。②明确学习中当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好时,才进行讨论合作。合作时要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③合作前要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作好合作的准备。④合作学习的时间、频率要控制适当。⑤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准确表达小组讨论研究的结果。
4、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学习被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① 我认为接受学习还应分两种:被动接受式学习和主动接受式学习。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同于学生单向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采用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但实质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因为知识结论已经由前人发现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论,并构成课程内容了)。而这样一种兼容两者的主动接受学习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学校中的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探究,每个问题都探究,那样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应引导学生就某个章节、某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究方法,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可见,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应取长补短。当前我们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时候,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限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必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fuxike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rar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