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日期:2007/11/21 14:41:08作者:2007/11/21 14:41:08有2007/11/21 14:41:08位读者读过
新课程下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少数教师对问题设计没有真正理解,误认为问题设计就是教师满堂课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且问题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思考、主动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使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如何通过课堂提问的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如下:
一、设计情境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设计递进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但是当前少数教师对问题设计没有真正理解,误认为问题设计就是教师满堂课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且问题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思考、主动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使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如何通过课堂提问的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如下:
一、设计情境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想“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宽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请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氧气实验室制法)设计一套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资料: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溶液混合制得。为
启发学生思考,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一、发生装置的选择思路?1、设计发生装置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液体)和反应的条件(是否加热);
2、常用的发生装置图(如图);
3、运用。请学生利用提供的仪器和所学的知识组装一套正确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问题二、收集装置的选择思路?1、设计收集装置要考虑的因素? 2、常用的收集装置图(如图);
3、运用。请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所学的知识组装一套正确的二氧化碳收集装置。
这样设计不仅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而且发现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进而初探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抓住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
二、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例如,在专题复习未知溶液的鉴别时,有这样一题: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瓶白色粉末CaCO3、CuSO4、NaCl、NaOH、Na2CO3,请设计鉴别上述固体的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两种以上不同方案,由于学生已具有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五种物质的个性,设计不同方案,经过教师汇总,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如下图),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找出最佳方案,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得到培养。
三、设计递进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要素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系列问题:1、适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何现象出现?2、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为什么?3、怎样证明上述2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入氯化氢气体?然后引导学生层层释疑,学生首先必须考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紧跟着又要考虑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氯化氢的性质,横向联系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纵向设置阶梯,步步深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介绍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时,可设置以下问题台阶,激发学生思考:1、胃酸主要成分是什么?2、NaHCO3和Al(OH) 3都能中和胃酸吗?原理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联想一下:何谓胃溃疡?当胃溃疡或一般胃酸过多的胃病时是否都可以服用含NaHCO3和Al(OH) 3的胃药?这样设计,既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了盐酸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通过启发学生联想到NaHCO3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增加溃疡的不适感,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上述两个例子都由浅入深,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切入,然后深化知识,再拓展到其他应用,通过给学生设台阶,帮助学生逐步跃上思维的新台阶,增强学生思维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品质得到培养。
四、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到的证明或应用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实验时对所选试剂应具备什么条件?在下列五种物质:铁丝、红磷、镁粉、硫磺和木炭中,选用哪种物质最适宜?
2、根据提供仪器可设计哪些装置?有无底试管、钟罩、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水槽、烧杯、铁架台、注射器。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的多种方案。(如下图)
3、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案进行演示实验。4、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从头至尾学生参与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合理、开放、有创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问题设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是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思维得到深化,受到锻炼,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