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会>>>>阅览文章

王蒙和语文教学:究竟谁出了问题?

发表日期:2007/11/21 16:26:24作者:2007/11/21 16:26:24有2007/11/21 16:26:24位读者读过

曾担任过文化部长的著名作家王蒙,多年来一直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持批评态度。日前,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又发表了惊人之语:有些高考作文题让他一头雾水,“我要是参加高考,都能交白卷”(新华网7月9日报道《王蒙:我要是参加高考,都能交白卷》)。

  王蒙对记者讲了一件令他感触颇深的事:他的孙子上中学,他想辅导孙子语文,被孙子一口拒绝:“你不懂,你不懂!”王蒙不服气。结果看了看孙子的几道选择题,竟真的不知其所以然。孙子揶揄他说:“明白了吧?现在的语文,您那儿懂啊?”

  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使得老作家落伍了,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歧途让人看不懂了?

  所谓标准化考试,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1987年我送第一个高中毕业班,就曾吃过苦头。那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里有一道关于《雨中登泰山》中一个句子句意理解的选择题。这道题我指导学生做过,学生都有印象。但标准答案出来后,正确选项却不是我讲的那一个,而是句意相近的另一个。该题分值为4分,我的学生们几乎都丢了这4分。好在大家平时的语文功底打得不错,总的成绩还算令人满意。时隔不久,《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一篇文章指出,那道题的标准答案是错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我原来讲的那一个。但学生的成绩却无法更改,有的学生则因此而影响了录取。从那时起,我对语文的所谓标准化试题一直充满着厌恶,但却不得不让后来的学生继续去做哪些东西。看看王蒙的感慨,我从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王蒙还讲到他的一个微型小说《羊拐》被作为试题的感受。题目设计者对作品主题设计了四个选项,王蒙认为“列得越多越好,而且都沾边。如果这个题目只能选一个答案,其它都是错误的话,我这个作品就掉了很多价;如果这个题目以一个答案为主,同时还能回答很多条,说明我的作品篇幅虽然小,内蕴却是丰富的,是最成功的。”但出题人是不管这些的,答案只能唯一。所以王蒙说:“语文教学和文学的解读,存在一个悖论,你把孩子教傻了。”

  关于语文试卷的重头戏――作文,王蒙更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考的作文题越来越复杂化了,有的题反正我是死活答不上来的。比如《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个题直到现在我都还是一头雾水。反正我要是参加考试,都能交白卷。”“还有一个题,我怎么觉着那么矫情呵,就是要过河,船上有诚信、财富、荣誉三样,说最后把哪个撩下来?我想这个考语文的题,把话说那么别扭干嘛?”

  对此,我也深有同感。作文命题所以要搞得复杂和别扭,想来主要是避免老师猜题押宝,防止考生背熟了范文去应付考试。但这种心思是否用偏了?其导向和实效究竟如何?包括一些语文基础很好的考生,写现在的作文也往往难以保证不“跑题”,而一旦跑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再好也没有用了。另外,现在高考语文阅卷,每篇作文评阅时间平均只有1分多钟,又哪里能真的分得清优劣?每年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已被爆出大都是非法书商雇请枪手制造的“伪作”。现实却是语文学习下功夫多成绩未必好、下功夫少成绩未必差,这样的怪象人们每年都屡见不鲜。如此导向,究竟让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如何是好?

  我想,作文题目出得能让著名作家交白卷,这种奇怪的现象,恐怕只有今日中国的语文高考才有吧?“规范”固然是“规范”了,“标准”固然也“标准”了,但它还是本来意义上的语文吗?

  王蒙说:“我无意责备现在的语文教育,而是说怎样把语文课要求的规范性,和文学性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应该是语文教改特别是考试改革的方向。可惜的是,语文老师对此是无能为力的。那么,那些把握着语文高考命题形式也同时引导着语文教学方向的先生们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