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_校本培训>>>>阅览文章

对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发表日期:2007/11/21 18:24:18作者:2007/11/21 18:24:18有2007/11/21 18:24:18位读者读过

对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柳斌

 

[本站按语:柳斌先生曾任教育部行政官员,又是学者,他对素质教育的思考也具备了不同角色者的眼光。此文名曰新思考,请读者与前一篇文章对照起来读(本站上次登录),每个人再作思考。]

教育实在太重要了,也实在太难了,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有经费方面的困难,有办学条件方面的困难,有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种种困难……但我认为.最困难的是不同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性质和任务的干扰与冲击。

呼唤更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我们国家来讲,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所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可能还不太现实。

前不久,有专家说:“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就是因为没有讲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实不是没有讲清楚的问题,素质教育很好理解,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就是素质教育。最近几年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我想,责任既在教育自身也不完全在教育自身,可能从根本上讲,还在社会。我们的社会从整体上讲,还是一个“文凭本位”的社会。这迫使教育必然以考试为本,也必然导致评价以分数为本。学生有什么办法?老师、校长有什么办法?只能以应试为本。我们多年走不出这个困境,根源就在这里。

我曾多次举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例子。他的贡献有多大!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水稻原来亩产一两百公斤,现在亩产翻了几番。他不仅仅对中国有巨大贡献,对世界、对人类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这项技术。但是,我们的社会以文凭为本.所以当年他连科学院院士都评不上。第一是他外语水平不够,评院士外语过不了关怎么行?第二是没有相应的文凭,第三是没有专著。但是,他的著作没有写在书本上,而是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他写在大地上的书要比很多人的著作有价值得多,为什么评不上院士呢?后来他的问题解决了,是通过领导讲话破格评定的,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讲教育改革只讲教育本身是不够的,国家的人事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包括奖励、表彰之类的制度都要改革。所以我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借助于权力来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也不例外。世界上最先实行义务教育的是德国,是威廉一世用皇权推动的。日本的明治维新重点是改革教育,也是用皇权推动的。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几年前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个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文件,这个文件要求,改变过去以学历、资历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制度。我相信有了这个文件,我们的人事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会加快进程,这将从根本上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目前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为什么?我国目前还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果还是用老办法解决就业竞争问题的话,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老办法是,岗位不够怎么办,提高学历门槛,低学历的就淘汰。其实这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应该是开创更多新的职业,拓宽就业渠道。我觉得通过提高学历门槛来缓解就业矛盾的思路不对头。

有一个城市提出,要提高出租车司机的学历门槛,至少高中毕业、中专毕业才能当出租车司机。用这种办法怎么能缓解就业矛盾呢?这种思路不对头。这样做不是在拓宽就业渠道,而是缩小了就业渠道。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会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超越应试

    其实要将素质教育搞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我举一个例子,一位同志在一张白纸上点了一个黑点,然后拿给另外的同志看,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同志仔细看了看说:“一个黑点。”这位同志又问他:“请仔细看看,还看到了什么?”那位同志又仔细看了看说:“就是一个黑点嘛!”于是这位提问的同志说:“哎哟。这么大的一张白纸。你没有看到,只看到了上面的一个黑点。”

这故事说明了一种思维定式。现在很多人抱住应试教育不放,就是这个心态。他们认为,应试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应试,他们没有注意到比应试更大的范围。我讲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有一位大学教授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素质教育不要骑驴找驴”,意思是说,目前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你还找什么?我不否认,我们很多学校的教育,既在应付考试又在发展学生的素质,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完全着眼于应试,德育、体育、美育都在排斥之列,考试的课程才开,不考的课程就不开。学生是不准看课外书的,学生看课外书是要没收的。只能看课本只能做习题。对升学有望的学生,几个老师盯一个,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有些人就不理会,不想方设法去提高他们的成绩。应该说,这样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我们不是反对应试,因为中考、高考都以考试为录取手段,你不去应对怎么办?还得应对。所以,我们要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一定要超越应试,要看到那个黑点之外还有比它大得多的白纸,在那张白纸上还可以画更多更美的图画,在应试之外还有育人的广阔空间。如果能够这样做,我觉得就非常好。

冷落母语是危险的

我是学中文的,我很为我们的母语被冷落而感到悲哀。中国现在的外语热,我不反对,我还兼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也得学点外语,但是位置要摆正,关系要处理好。现在社会上竟然有“疯狂英语”,真是不得了。相比较而言,学好母语、学好汉语则被放在很不重要的位置。制度就是这样定的,你们评职称,英语不过关就评不上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职称谁考你的母语?没有人考。我们是讲汉语的人,但我们十分不重视汉语,还任由各种不良的语言现象来破坏汉语的纯洁性。现在报刊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大众看不懂的词汇,尤其是汉语中会加一些英文字母,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还没有看到外文里加中文的。据专家预测,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中有2500种在未来的5年中将面临消失,速度之快.令人吃惊。这种形势使一些国家的领导很有危机感。在一次国际商贸会上,听到一个法国人用英语讲话,希拉克愤怒了,站起来质问:“你身为法国人用英语发言,难道希望世界上只剩英语一种语言吗?”讲完之后,他愤然退场。对希拉克的举动,我很有感触。岂止希拉克,普京也在保卫俄语,普京在任期间颁布法令保卫俄语。德国在世界上办了数以千计的歌德学院分院,目的是推广德语。而我们也在办孔子学院,目的是要推广汉语。

语言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思维是离不开语言的。德国有一位哲学家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所以要意识到:离开语言我们能做什么呢?能够了解什么呢?有感于此,我写了首小诗:“有词思方达,无词意难驰,关乎语言外,何事为可知?”这就是说,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们认知的极限。语言不能到达的地方,就是未知世界。

现在美国想要向中国学习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去年访问美国的时候,我想了解一下布什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相关内容,结果他们派了几位教育官员和我座谈。对《不让一个儿童掉队》的法案,他们只作了几分钟的简短介绍,然后就转移话题,就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提了一大堆问题。最重要的是问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呀,中国学生的物理、化学怎么搞得那么好呀。我跟他们讲:一个是中国的教师很敬业,一个是中国的学生很勤奋,还有个原因是汉语非常优秀。我说中国的学生上小学就背诵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都是5个音阶,要用你们的语言可能会很复杂,我们就5个音节。还有我们的珠算,那些口诀都是非常简练精确的,“三下五去二”,你们就莫名其妙了什么是“三下五去二”,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运算规律。我说,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样的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怎能不发达?他们对此非常赞许,但还是莫名其妙。

    我们教孩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不会枯燥的。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去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汉语既然有这么多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它、发展它?所以,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是不是好教师不是看他的学生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他的学生是否热爱母语。你作为一个汉语教师是否称职,要看你的学生是不是热爱汉语。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我想我们各科的教师都应该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母语的教育。一个学生的语言学得好,即使他现在某些功课有问题,但将来也肯定是一个有用的人才。

不要学答,要学问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思考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讲得非常好:“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因为提问题比回答问题重要。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这是我们教育当中的一个弱项。只要开记者会,你就会知道,如果都是中国记者,新闻发布一完,问大家有没有问题,鸦雀无声,没有人问。要是有外国记者在场,七嘴八舌,很多问题。人家就有这么个习惯。

孩子上学,美国的父母交代孩子,上课的时候给老师多提几个问题。中国的父母交代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两种文化,一种孩子提问,一种孩子听话。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学生学答,而不是学问。老师出个题目,然后给出答案,要求学生把它学会,而不愿意让学生更多地提问。有老师教《愚公移山》,当学生提出“可以不移山”时,老师就制止,因为它与课文主题思想不一致。当课后别人问为什么不移山时,学生说“打隧道比挖山好”。围上来的好多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移民比打隧道还好。”有的说:“挖掉两座山,破坏了生态平衡。”学生这些思想的火花多么宝贵,为什么不允许人家提问呢?你要引导到“愚公移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要肯定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是非常重要的!

教屠格涅夫的《麻雀》时,老师总结出中心思想——表现了老麻雀的母爱精神。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表示反对:“老师,我不同意这里表现了母爱!”这个老师没有采取压制的方式。他说:“你为什么不同意呢?”这个同学说:“谁知道这个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啊!”于是,老师发动学生思考,最后把中心思想改成了“表达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亲子之爱”。我们不在乎后边的结论一定比前边的好,在乎的是,学生有思想的火花,你肯定他这一点之后,他以后就会更好地思考问题。这样的学生越多,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越高。

我们的标准化考试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们的高考是从1982年开始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试题的,而美国恰恰是从1982年开始逐步抛弃标准化考试的,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标准化考试有种种弊端。但是我们把标准化考试制度发展到了极致,高考标准化,中考标准化,小学考试也要标准化,只允许一个答案,无论是什么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哪怕学生的答案比你设计的答案要好得多,要精彩得多,那也不对。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就是你设计的这一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爱因斯坦非常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知识终生不懈的追求!”恩格斯也讲过一句关于思考的话:“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讲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引用的话不必太多,意思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