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07/11/16 7:39:39作者:2007/11/16 7:39:39有2007/11/16 7:39:39位读者读过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科室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落实好《桃红中学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点精神,本着务实、重效、探索、创新的原则,牢固树立以研促教、以教兴研、科研强校的观念,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发展策略,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探索,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争创江宁区教科研先进学校为目标,开创学校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发展
1、营造学习氛围,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现有的文本资源,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发放《江苏教育研究》、《南京教育》、《江宁教育》等学习材料,除集中学习外,教师个人要坚持业务自学,要求每个教师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学习的内容重点是课改理论、教科研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论著),以攻读教育专著和研读教育杂志为主,每月底完成读书笔记(每学期初每位教师发一本笔记本),每学期结束必须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齐上交相应处室。
2、以学习促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课程改革的能力;坚持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及教育反思;各备课组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研讨2007年江苏省十三大市中考试卷等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中考命题特点,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向初三第一学期新授课要质量。
3、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聘请专家、名师做学术报告,积极参加教研、科研部门组织的外出学习,探索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认真实施校本培训,编发最新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交流材料,开展专题学习,打造“教学比值管理”、“日常课程评价”等校本培训的特色。通过培训,不仅培养教师的育人能力,而且还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参观、学习、研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水平,构建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校。制订政策,落实措施,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二)抓好课题研究,加强规范管理
以省级课题“初中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为龙头,做好市级个人课题(四项)、区级立项课题(三项)、区级个人立项课题(十九项)和校级德育OSL学生品德测评、教学比值管理、发展分评价、日常性课程评价等研究、管理。
1、严格执行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取得实效。本学期,着重规范课题管理,明确分工,各课题组结合集体备课、展示课等定期开展活动,并加强过程管理,注意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总结。
2、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各课题组成员在学期内要对自己的研究专题进行认真计划,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实践课,要认真研读理论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理论文章,提高文章的质量。提倡具体性的教学个案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科研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3、加强合作研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良性滚动。开展课题组之间、课题组内部、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课题研讨课、课题观摩课活动,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
(三)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宣传工作
1、建立教科研成果即时公布制度。
教科室将教师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及时在橱窗内公布。广大教师务必将自已的教科研成果(含论文获奖和发表、出版专著和教辅资料、各级课题立项和结题等材料)及时报教科室。今后学校有关教科研方面的奖励,须以教科室已公布的信息为准。
2、召开教科研成果促进会。
教科室将不定期邀请在论文发表方面卓有成效者召开经验交流会,或邀请知名专家和名师举行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的辅导活动,从而提高教师论文发表量、获奖面和等级,并且在发展分评价、日常性课程评价、学校各处室管理方面出科研成果。
三、常规工作
1、做好教师文稿收交、统计工作。
2、组织各级各类征文活动和课题申报工作。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学期我们将积极开展发展分评价、日常性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学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科研普及化服务。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点带面,扎实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集思广益、推陈出新,使校园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第二师范院校”。崇尚奉献,求真务实,努力开创科研新风气。加强学习,通力合作,不断培养科研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