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阅览文章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2/10/30 9:18:47作者:2012/10/30 9:18:47有2012/10/30 9:18:47位读者读过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教学反思

                                                                                   桃红中学    孙洁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这节实验课,在复习提问“蒸发”特点的基础上,引出了“沸腾”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提出问题〔沸腾特点〕——猜想与假设〔与蒸发对比〕——设计与计划实验的装置图(认识器材,学生组装器材〕——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由四位同学分别:计时,读温度计示数,观察气泡变化,填写表格〕——得出结论〔小组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气氛中探究了“沸腾的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流畅自然,生动活泼。然而,也难免存在一些教学误差,给本节课带来一丝不和谐的一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沸腾现象”,得出结论。为此教学时,让学生认识与组装器材后,倒入初温为6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对其加热。第一位同学每间隔1分钟报时,第二位同学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第三位同学观察水中气泡现象,第四位同学填写收集的实验数据。可是,这一实验过程较难把握,易出现课堂混乱现象,有如下两点反思:

一,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原因:由于我校条件有限,器材不足,不能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只能是少数同学演示实验,其他同学在观看。事实上,后面的同学很难观察到烧杯内加热的现象,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措施:将班级座位摆放成方形,把实验器材放在中间进行实验,其他同学在四周观察,这样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了。

二,加热时间过长。开始加热时,温水无明显升温现象,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课堂秩序,也给自己带来一丝紧张。原因:倒入65度左右的温水,再调整温度计玻璃泡,酒精灯的火焰后,温水温度已经下降了很多。再次加热时,学生在实验中易乱动,使火焰随风摆动,加热不集中,也给加热带来麻烦。措施:起初倒入80度左右的适量温水,不易多不易少,同时,门窗关闭,让学生尽量少动,加热集中,减少加热时间。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有趣的实验中来了

本节课本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演示。可是,这样就让实验的科学性失去了真实性,所以这就需求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尽量做到衔接自然和谐,每一环节都要注意好细节,以充分体现出一节课的成功之处。

我认为本一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实验操作是本节课的难点,易出现只在观察往往无数据的结果。所以实验时分工要具体,责任到人(一人计时,一人读温度示数,一人观察气泡情况,一人填写数据),随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再由小组共同分析讨论,最后在由教师得出结论:沸腾前温度逐渐上升,气泡自下而上由大变小;沸腾时温度不变,气泡自下而上由小变大,。

上课容易,但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静下心来, 设计好条理清楚有创新有突破的教学环节,做到:化复杂为简易,化抽象为生活的教学思路。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