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精品教案>>>>阅览文章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发表日期:2009/11/11 12:20:07作者:2009/11/11 12:20:07有2009/11/11 12:20:07位读者读过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江宁区桃红中学    张尤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和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步步设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2.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天平、烧杯、锥形瓶、玻璃片、CuSO4溶液、白磷、蜡烛、碳酸钙、稀盐酸等)、投影片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

2.铁钉一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入课题)展示课本P26图2-1及P92资料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他是谁?

学生:认识。是拉瓦锡。

教师:是什么时候知道拉瓦锡的?

学生: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

教师(小结):拉瓦锡首先用定量实验测定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O2和N2。科学探究一旦在量的方面有所发现,其研究成果必定有重大突破。

(设问)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也用定量实验来探究:

反应前后质量关系?是相等?还是增加或减少?

(讲述)研究这一问题,我们要通过化学实验。

讨论:1、要想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实验如何做?

2、用白磷做实验,如何创设一个封闭的体系?

演示:白磷的燃烧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白磷燃烧现象?

学生:瓶内有白烟生成。

教师:小球的变化又如何?

学生:小球先鼓起来,冷却后又瘪了。

教师:为何有此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思考观察重点: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学生:没有变化。

分析:M(前)=M(后)

因为:瓶、塞、玻璃片、气球、沙、氮气等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M(P)+M(O2)=M(P205

教师:这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否巧合?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1、铁钉跟CuSO4溶液反应。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相信自己的事实,不要人云亦云,再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并要求代表发言。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实验反应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是否得出的结论没有普遍意义?

学生讨论。

教师:为什么实验2天平不平衡?实验应怎样改进?

学生讨论。

教师:从质量角度看,探究实验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学生: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略)

指导学生画出关键性的字。

 

演示探究实验:把装有蜡烛的烧杯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投影:(提问)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是否守恒?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天平不平衡,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如果把CO2和H2O(气)收集起来,在封闭体系中实验,天平会有什么现象?请猜。

学生:天平又平衡了。

教师:(小结)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守恒,而具体化学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要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实验环境来具体分析,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又有什么新体会?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2、几点说明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物并未全部参加反应)

(2)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固体、气体等全部生成物质量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

教师: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为什么守恒呢?

投影:水、HgO分解示意图,分析化学变化微观实质,同时建议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再讨论

板书:3、守恒原因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电解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HgO分解         不变          不变           不变

一切化学反应     不变          不变           不变

小结:学生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在A+B==C+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物质和    克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3.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         

4.在A+B==C+D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4:3,当生成物C与D共2.8 g时,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g。

 

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复习旧知。

 

 

 

点明了定量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明确知识的探索方向。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通过对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增强参与意识。

 

 

 

 

 

学会抓重点,找关键字的学习方法,便于记忆。

 

 

启迪思维,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强化定律。

 

 

及时反馈矫正,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突出重点。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直观的分析使学生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而活化思维,突破难点。

 

 

通过课堂检测,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思考:镁条燃烧经测定得到的生成物的质量减轻了,这是什么原因?

布置作业:略。

设置悬念,活化思维。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

2.几点说明

3.守恒原因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电解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HgO分解         不变          不变           不变

一切化学反应      不变          不变           不变

4.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