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阅览文章

区进修学校开展初中学校课改情况专题调研活动

发表日期:2013/5/22 13:59:17作者:2013/5/22 13:59:17有2013/5/22 13:59:17位读者读过

深入学校把握课改动态  走近教师倾听课改心声

——区进修学校开展初中学校课改情况专题调研活动

    为了解全区各初中学校课改现状,诊断课改问题,征求课改需求,确定培训专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课改推进中的培训工作,根据全区课改专题培训会议部署,我校组织人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江宁区初中学校课改情况专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近年来,我区许多学校结合自身学校的校情积极践行课改理念、努力开展课改活动,探索了很多课改经验,涌现了不少课改典型。但是,在课改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惑,甚至出现了一些倦怠和回潮现象。为了进一步推动课改,切实了解各学校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一线的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课程,为课改中的学校和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撑,我校组织开展了本次课改专题调研活动。

二、调研过程

    为了达到调研的切实目的,我们统筹考虑调研人员的构成,精心设计调研内容,扎实实施调研过程,确保调研有序、有实、有效。

1.组建调研团队

    本次调研兵分三组,每组调研人员由我校的培训人员和来自区课改先进学校的优秀教师构成。让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调研,既是让他们用实践感受和先进经验直观地引领与指导同行,带动全区教师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习同行,进一步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这样组成调研团队,首先在人员结构上保证了调研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调研目的基础上,将调研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课堂现状、课改现状、课改典型和课改需求。旨在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情况的了解,全面把握全区各初中学校推进课改的步伐和举措,从中发现各学校特色做法和优秀教师典型,同时也提炼出课改践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学校与教师实际需求,为下一步的课改推动开展相关培训奠定基础。

3.深入学校调研

    对每所学校进行的调研活动,主要分两步进行——

    首先,走进课堂,了解课堂现状。调研人员从课改课堂的几大特征要素(教学目标、导学方案、小组合作、学生展示、质疑评价、当堂训练等)的角度出发去观察课堂上师生的表现,研究课改课堂中的问题,把握课改课堂的动态。

    其次,与学校领导、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学校整体推行课改的现状。倾听课改一线学校和教师的心声,探讨课改过程中的困惑,咨询进一步推进课改需要哪些帮助,提出学校深化课改的建议。

三、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学校课改动态,发现了学校课改典型,倾听了学校课改。

(一)典型

    1.坚守课改阵地,赢得良好效应。一些学校一直坚持行进在课改的道路上,如竹山中学、秣陵初中、汤山初中、上元中学、天景山中学等学校,他们从学习到实践,从探索到创新,一直坚守课改,学校内涵得到丰富,办学品位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队伍得到发展。

    2.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课改特色。一些学校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课改特色和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湖熟中学实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一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二是自我规范(自律自强、文明端庄、合群感恩),三是自我展示(善于表达、乐于探究、勇于争先)。周岗中学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交互式四步教学法”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分成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四个环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基础上,教师灵活调控,交互实施,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岔路学校有序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真问题,积极构建“学生自主,教师导航”的“价值课堂”的课型流程体系,逐步完善“价值课堂”的价值目标:友善的、有效益的、有文化的。禄口中学在友善用脑的基础上,提出“三主六步”课改模式,“三主”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六步”指回顾、示标、探究、互动、归纳、检测。铜山中学初建课堂模式“五步二阶段”,课堂导入、目标呈现、内容教学、小结汇总这四步为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占时30分钟,巩固练习为第二阶段,占时15分钟。桃红中学实行“三三问题教学法” 课改模式,围绕一条主线(问题),利用三种文案(教案、学案、个案),将课堂教学划分三个时间段,体现三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追求高效课堂。

    3.投身课改实践,涌现教师典型。许许多多的教师立足于自身的岗位,利用自身的聪明智慧,遵循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改元素,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新课程的全新模式下愉快、高效地学习。百家湖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杨小马,能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积极践行新教改,重点研究和践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成功学习的体验,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追求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周岗中学丁正东副校长在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一周后,回到学校组织实施课改,先后出台了系列课改制度和措施,提出了“交互式四步教学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两次面向全区组织举办了课改推进现场会,分别作了《守望麦田的春天》和《幸福是回头望时的欣喜》的课改报告。先后被聘为江宁区课改中心组成员,评为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熟中学李月华老师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实行“自主学习(预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提升(组内)—质疑评价(组间)—总结反馈(师生)”五大环节,并打破传统考核方式,创新小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禄口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徐红美,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潜心探索,勤奋努力,不断增强课改能力、提升课改实效,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引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开发潜能,创造自我,使课堂生机盎然。谷里中学张荣老师积极投入课改实践,构建“小组合作” 为特色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班级考评细则》、《作业评价表》、《一日常规考核表》、《周考核汇总表》、“周最佳个人”、“周最佳小组”、“月最佳小组”等评价体系,采用“推磨式面对面”考核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桃红中学邓可伟老师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及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积极主动实践,精心编制每一份学案,设计每一节课,力争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仅如此,对课改实验的每一步,邓老师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进行记录。他的行为带动了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成为学校课改活动的领头人。汤山初中计爱俊老师在教学上按照学校“清泉课堂”模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突破重点,注重小组建设、学习、评价,鼓励学生自主管理。

(二)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改认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和认识还不够,患得患失,停留在表象,没有深入研究其精髓,以至于图形式无质量,课改的成效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教师进一步课改的信心。

    2.课改决心不够。一些学校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走走停停,热情不够高,态度不够坚决,推进课改的有效机制没有建立,课改领导机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这些严重阻碍了学校课改的步伐和进度。

    3.课改到位不够。课改课堂中,一些教师并无真正把握课改要求,有的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的倾向;有的在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还有很多不足,学案的内容结构需要优化,体量需要斟酌,使用方法需要改进;有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有效性迫切需要提高,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与激励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四、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以及区域性推进课改要求,我们认为,各学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1.树立一个中心。即在课改中各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真正以学生的学为本,为了三个“一切”,真做课改,做真课改。

    2.打造两个团队。即抓好教师学案研制团队和学生小组学习团队。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载体,学校应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案的研制,合理编制学案,正确使用学案。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不仅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型,更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学校应组建队伍打造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成为合作探究学习的可靠依托。

    3、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教学流程的设计、注重评价标准的建立。学校应重视课改氛围的营造,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让全体教师充满激情、满怀信心地参与课改。应重视课堂文化的建设,使课堂汇聚先进教学理念、融合多元学习方法。同时,要打破那些封闭、古板的教学体系,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优化教学结构,建构智慧型教学流程,并创新评价机制,使课改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现四个突破:学案编制、小组学习、展示评价、巩固训练。这四个方面是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因此,各学校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向课改课堂要效益、要成效。

五、后续行动

    课改调研活动仅仅是我校进行课改培训的前期工作,接下来,针对本次调研结果,根据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需求,我校将组建培训团队,组织培训项目,确立培训专题,深入学校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为课改中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

    1.确定项目,组建团队,开发课程。我们将学校需求明确培训专题,如学案编制与使用、小组建设与学习、学生展示与评价、学习小结与巩固等,每个专题项目团队由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与课改学校骨干教师组成;每个团队围绕各自专题,设计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培训内容,形成区域课改培训教材。

    2.试点培训,分层设施,送训到校。在课程开发成功后,根据分层实施、由点到面的思路实施专题培训。以集中办班的形式首先对各中学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开展培训。以菜单式培训形式,根据全区各学校的选择,开展送训上门服务,实施全员培训。

    3.推介典型,展示交流,携手共进。分学科组织课改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为教师实践课改、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样板;在区域课改推进过程中,采用指定或自主申报的形式,由课改学校总结阶段推进成果,以区级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展示,促进各学校广泛深入交流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实现携手共进。